一叶见方寸 一茶现万千
一、课程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劳动内容的课程。基地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与现代潮流进行碰撞,自主研发了一门适合7-8年级学生体验的劳动教育类课程。
我基地在遵循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目标理念下,借基地优秀的师资条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类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学生通过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搭配,体会从传统中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茶艺文化,并会进行茶的一般冲泡技艺。
二、课程理念
《一叶见方寸 一茶现万千》中国茶艺系列课程以基地的“知行合一”理念和“以德为根、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整合课程,突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茶文化”这一主题,将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此课程相融合,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实践方式上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加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简介
(一)课程内容
《一叶见方寸 一茶现万千》是在国家实践课程和地方劳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常州地方特色和本基地的客观实际,在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茶文化应用于课程主题上的一门探索体验式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对学生劳动实践探索中的“体验”、“认识”、“理解”,逐步形成系统、全面、合理、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
通过知识学习、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成果展示、评价与总结五个方面,把传统礼仪、地方文化和茶文化融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扩展相关知识,在学茶、泡茶、品茶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染力,打造多元化课外实践基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劳动教育课中,基地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应用和再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使学生从浅层的认识上升到深层次的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了解茶叶的分类,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每一片茶叶的制作与冲泡都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完善自我的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方式
本着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以探究体验式活动为主,学生充分参与茶叶的分类、茶席的布置、茶叶的冲泡、白茶的品鉴的过程,创造性地展现自己习得的茶艺技巧。依托学生自身的优势,自主设计,开展多维度、多角度的小组合作方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从旁指点,让学生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体味生活,在体味中感悟茶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及传承茶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理解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程总目标
价值体认
1.通过文献检索、访谈、调查等资料的收集,使学生了解茶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深入研究茶的意识和传承茶艺的意识。
2.学生经历认识茶叶、冲泡茶叶等过程,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共情劳动的意义及传承茶艺的必要性;通过品鉴白茶的环节,感悟生活的意义及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对茶叶的热爱,增强地域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把课程思政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担当
1.通过学生参与茶席的布置方案设计、茶叶的冲泡方法的交流等不同阶段的劳动实践过程,加深学生对茶艺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精神,培育学生的自强意识,理解并践行社会价值观。
2.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现五育并举。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解决
学生在课程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同学,观看视频,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指点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由单一向多样性的转变。一起实践,使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创意物化
借助于在茶叶的冲泡中所学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将一定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发展实践创新意识,提高创意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价
评价不仅是手段,更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基地教师把评价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坚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评价,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观,运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发挥个性特点。通过学生在基地期间的劳动教育活动情况和日常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具体如下:
1.聚焦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劳动教育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劳动实践、切身体验和思考感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赏识教育”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课程活动成长记录袋,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内容记录在内,包括活动方案。实践操作记录、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创意成果等,记录探究的美好时刻;教师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正面行为、收获和感悟过程适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
2.展示成果,丰富终结性评价。劳动教育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一般包括研究报告、随笔、调查报告、研究记录劳动成果等。为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的课程终结性评价还包括手抄报比赛、劳动摄影展、丰收现场剧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与其中,展现自己的劳动实践成果。
3.倾听心声,完善评价体系。在整个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不断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六、课程保障
1.地理、师资优势。佳农探趣基地坐落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是江苏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基地占地面积近600亩,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备,生活保障设施配套齐全。产学研多学科老师联合教学,为基地的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2.安全保障。基地及时合理地制定安全预案,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课程需要,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安全防护等。增强基地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落实安全措施。
七、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 一片树叶的故事——茶叶的分类
一、活动背景
基于前期学生从各方所获得的茶叶的信息,对于茶叶的分类产生极大地兴趣。为继续推进茶艺系列课程,我们带学生走进茶室,近距离开展茶韵的探索。
进入茶室,展柜上的茶叶琳琅满目,细心的同学们却注意到了茶叶的形态各不相同,冲泡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目之所及,同学们眉头紧锁,茶叶如何分类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探索欲望。让爱探索的你们走进茶叶,进入新一轮的挑战——茶叶的分类。
二、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调查、走访茶艺专家,网上资料搜索等方法了解茶叶的分类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借助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责任担当: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掌握茶叶分类的技能,对饮酒有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问题解决:通过对所获信息的整理和整合,及小组间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物化:通过茶叶的分类,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感恩,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茶叶的分类的相关资料,熟悉茶叶的相关知识。
2.制定并打印茶的分类表(附件1)、评价表(附件2),划分好劳作区域,准备好劳动工具。
学生准备
1.通过调查、咨询、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茶叶的特点、用途和价值,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2.根据现有班级人数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选出一名组长。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一)活动意图
通过带领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回答时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切入本课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
(二)活动流程
1.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入南北方“酒文化”和“茶文化”。
2.学生思考讨论并轮流回答:“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差异,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味“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伟业一壶茶”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
活动二 自主探究:了解茶的分类
(一)活动意图
通过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分组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纪律意识。
(二)活动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探讨:茶叶分为几大类及其区分方法?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种茶叶的分类方法,各小组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合作完成茶叶的分类表。(如有必要,可以寻求指导教师和别组同学的帮助)
3.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活动三 小试牛刀,综合实践
(一)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对茶叶分类进行深入探讨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得出茶叶分类法则,这样学生对商品的分类这一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展示出茶叶的分类知识要点后随即进行分类练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还能培养学生劳动中学、劳动中体验快乐、热爱劳动的热情。
(二)活动流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小组桌子上的茶叶进行归类。
2.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及时梳理茶叶分类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完成清洁整理。
活动四 成果展示
1.小组互相欣赏、评价。小组内评选出分类最准确的分类方法。
2.优秀分类方法全班展示。
3.根据茶叶分类的特点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为最佳分类奖、最佳表现奖、合作之星奖等奖项。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并对学生再次进行指导。活动五 活动评价
1、分发评价表。
2、小组自评、互评。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并对学生再次进行指导。
附件1
茶的六大类 | ||||||
第 组 组长 活动时间 | ||||||
绿茶 |
白茶 |
黄茶 | 青茶 |
红茶 |
黑茶 | |
(乌龙茶) | ||||||
茶汤颜色 | ||||||
发酵程度 | ||||||
代表性茶叶 |
附件2
《走进茶艺——茶叶的分类》劳动实践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 ||||
评价指标 |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价值体认 |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 |||
责任担当 | 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力量。 | |||
问题解决 | 掌握茶叶的分类。 | |||
创意物化 |
完成茶叶的分类任务,获得新的知识。 |
活动方案二 喝茶有道——茶叶的冲泡
一、活动背景
前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掌握了一些茶叶的分类技能、了解了茶具的选择以及茶艺礼仪,为进一步学习茶叶的冲泡打好了基础,但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到底怎么样冲茶能泡出其香味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等等。为继续推进走进茶艺系列课程,我们走进茶艺体验活动室,让生在充分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掌握泡茶的技能和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获得真正有用的实践知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学问,虽然说提壶开水就能泡茶,但是泡出来的茶味却不同,所以不要轻视泡茶这门学问。本节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感受,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创新,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
二、活动目标
1.回顾前期学习内容并加深记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茶叶冲泡方法。
3.学习并掌握茶叶的冲泡技能。
4.通过体验泡茶流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前期学生活动视频,剪辑学生精彩镜头,回顾前期活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2.搜集泡茶的相关资料,熟悉茶叶的冲泡流程。
3.准备活动所需工具:茶叶、茶具、纯净水等。
4.调试多媒体教学设备,保证教学所用视频正常播放。
5.制定并打印活动方案表(附件3)、评价表(附件4)。
学生准备
1、提前查阅茶叶冲泡相关资料,做好泡茶的相关知识储备。
2、了解泡茶过程中的常用具。
3、了解茶叶冲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根据现有班级人数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选出一名组长。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激情导入,引发思考
(一)活动意图
通过带领同学们观看前期课程视频,回顾茶艺基础知识加深记忆。通过课前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通过对比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冲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流程
1.教师播放前期活动视频,展现精彩瞬间,重温重要节点,认可并表扬他们的表现。
2.学生根据课前各自所查资料,整理茶叶的常见冲泡方法。
3.学习茶叶的品质特点,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不同。
4.学生按小组讨论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整合并分享,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活动二 团队协作,制定方案
(一)活动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形式,团队协作制定方案,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团队意识。
(二)活动流程
1.教师播放茶叶冲泡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茶叶、茶具。
2.学生根据视频展示、讨论等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活动方案表。
3.指导教师提出茶叶冲泡的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活动三 师生齐动手,冲泡茶叶
(一)活动意图
通过体验泡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
自主解决问题意识,感受泡茶的乐趣,切身体验劳有所获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流程
1.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方案,选取合适茶叶、茶具,组内探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寻求其他组员或老师的帮助。
2.教师示范重点,边示范边详细讲解。
3.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及时解决,不断完善冲泡流程。
4.教师巡视,重点注意用具使用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学生根据分工完成实践活动,及时修改完善活动方案表(附件3)。
6.活动完成后打扫周边卫生,清洁整理工具并放回原处。
活动四 成果展示,分享经验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泡茶经验。
活动五 活动评价,总结回顾
1.分发评价表。
2.小组间评比出“小小茶艺师”,并颁发奖状。
3.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过程中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附件3
第 组 组长 活动时间
活动方案 | ||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1 | 茶叶 | |
2 | 茶具 | |
3 | 水质、水温 | |
4 | 冲泡流程 |
附件4
《喝茶有道——茶叶的冲泡》劳动实践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 ||||
评价指标 |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价值体认 | 热爱劳动、态度端正、劳动积极并且珍惜劳动成果。 | |||
责任担当 | 1、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小组间分工明确,互帮互助。 | |||
问题解决 | 1、了解茶叶的品质特征。 2、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和技能。 | |||
创意物化 | 根据茶叶的品质特征选择对应的冲泡方法。 |
活动三 家乡味道——白茶的品鉴
一、活动背景
基于前期学生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茶叶的品鉴也是想一探究竟。为继续推进走进茶艺系列课程,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白茶又是常州天目湖的特产之一,深入了解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冲泡、品茶的过程,全方位感受集自然、文化、精神为一身的茶文化,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美心修德。
二、活动目标
1.回顾茶叶的分类,加深记忆。
2.了解白茶的功效及用途。
3.掌握白茶冲泡技巧。
4.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前期学生活动视频,剪辑学生精彩镜头,回顾前期活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2.搜集白茶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功效及用途,掌握冲泡技巧。
3.制定并打印活动任务单(附件5)、评价表(附件6),准备所需工具,茶具组、烧水器等。
4.调试多媒体教学设备,保证教学所用视频正常播放。
学生准备
1.提前查阅白茶的相关资料,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2.了解白茶品鉴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跟据现有班级人数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选出一名组长。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课程回顾,引入话题
(一)活动意图
带领同学们观看制作白茶的视频资料,回顾并加深记忆的同时,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白茶功效的兴趣,并整理课前多渠道收集的资料,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
(二)活动流程
1.教师播放前期制作白茶的视频资料,回顾前期的努力并认可表杨他们的表现。
2.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共同探讨白茶的功效及品质特征并进行总结。
活动二 共同探讨 寻找技巧
(一)活动意图
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二)活动流程
1.学生按小组讨论白茶的冲泡技巧。
2.教师播放冲泡白茶视频,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视频展示进一步完善各自方案。
3.指导教师提出冲泡白茶的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活动三 体验茶礼仪 认识茶文化
(一)活动意图
通过品茶亲手冲泡的白茶,简单了解茶礼仪的同时,体验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
中国茶文化,感受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激发启发学生走进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礼貌待人,团结同学。
(二)活动流程
1.观看品茶礼仪视频,在教师指导下各位同学品尝自己冲泡的白茶并说出感悟。
2.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填写活动任务单(附件5)。
3.活动完成后打扫周边卫生,清洁整理工具并放回原处。
活动四 成果展示,分享经验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总结分享经验。
活动五 活动评价,总结回顾
1.分发评价表。
2.各小组评比出“小小茶艺师”,并颁发奖状。
3.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过程中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附件5
第 组 组长 活动时间
活动任务单 | ||
序号 | 任务名称 | 内容 |
1 | 了解白茶制作过程 | |
2 | 熟悉白茶的功效 | |
3 | 掌握白茶的冲泡流程 | |
4 | 熟知品茶的注意事项 | |
5 | 说说自己品茶时的感受 |
附件6
《家乡味道——白茶的品鉴》劳动实践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 ||||
评价指标 |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价值体认 |
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爱惜劳动。 | |||
责任担当 | 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分工,沟通顺畅,责任心强。 | |||
问题解决 | 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正确意见,协助小组同学改进提高完成任务。 | |||
创意物化 | 1、能提出更好的创意(工具改良、组织方法等); 2、在分享环节有突出的感悟表达。 |